logo
数据库
成果库
需求库
专家库
企业库
服务商
孵化器
投融资机构
概念验证平台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资讯&活动
科转资讯
科创活动
政策环境
小果AI小果AI
技术经理人
数据洞察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推荐阅读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发布

2025-09-23

22日,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举办期间,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2269.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0%;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转化金额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 《报告》表明,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攻坚克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再创新高。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过亿元的单位415家,同比增长4.1%。 截至2024年底,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26.7%;2209家高校院所组建了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54.5%,专职人员数量达18248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底,1329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32.7%,共建机构和平台的数量达到19772家。这些机构和平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还指出,2024年,我国高校院所在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制度建设、高价值成果培育、企业创新合作等方面不断推进,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模式,一批战略性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会上还同步发布了《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指南》团体标准和《概念验证中心平台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其中,《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指南》明确了以转化推广为目的的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原则、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流程规范,重点适用于药品类和医疗器械类科技成果评估,将为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学指引。 此外,基于我国首套初、中、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教材精心打造,技术经理人慕课课程也于当日在“科创中国”和“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同步上线。(记者刘垠)

中国科学家证实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特性
中国科学家证实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特性
2025-09-22
新华网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刘晓迪研究员团队联合吉林大学黄晓丽教授团队、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利用量子精密测量等手段,在高压下的镍氧化物单晶材料中同步观测到零电阻和抗磁性,证实了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特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我国科学家成里京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我国科学家成里京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2025-09-22
科技日报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当地时间9月19日,该所研究员成里京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以表彰他在海洋气候变化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为气候风险评估以及人类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台湾创新技术可以在北京长成参天大树
台湾创新技术可以在北京长成参天大树
2025-09-22
北京日报

“北京可以提供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平台。我们在台湾研发的创新技术萌芽之后,需要种到一块更大的土地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日前举办京台生物科技合作发展论坛,台湾粒线体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汉中对本报记者说,台湾市场空间有限,北京作为首都可以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台湾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郑汉中近几年多次参加京台科技论坛。当天上午,他在经开区参观两岸科创中心,了解到对台企的支持政策,感到眼前一亮。“现在北京对前沿科技的支持比以前更多,而且很重视两岸企业间的融合,特别是科研合作。北京对台湾青年企业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政策,能够帮助大家在北京落地生根。” 联谱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苏经天是第一次参加京台科技论坛,他对本报记者说,大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能够为台企提供岛内没有的广大市场。两岸企业携手合作,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100”的突破和跃升。 199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以来,经开区已有台资企业60多家,累计投资金额近10亿美元。两岸科技创新中心2024年4月正式运营,现有89家合作企业及伙伴,接待相关参访百余批、数千人次。 蓝湾科创资本集团从事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领域创投,集团副总裁张维伦对本报记者说,台企到大陆发展有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优势,沟通成本低;大陆对台企也有很多支持鼓励的政策。企业在台湾有时视野会有些局限,来到大陆时才发现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主题为“共育新质生产力 携手融合新发展”,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务院台办共同主办。(记者 白波)

纳米级粒子“量子挤压”首次实现,有助高精度传感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纳米级粒子“量子挤压”首次实现,有助高精度传感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2025-09-22
科技日报

一个由玻璃制成的纳米粒子(照片中心附近的白点)被限制在聚焦激光束产生的光势中。通过检测纳米粒子散射的光,研究人员测量了其质心运动。图片来源:日本东京大学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嘉宾热议中关村创新实践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嘉宾热议中关村创新实践
2025-09-22
科技日报

原来破解人才流失难题,中关村有这样的‘智慧钥匙’!”9月17日—19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墨尔本创新区的代表汤姆·本特利在聆听有关中关村的创新实践分享后,不禁连口称赞,并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在这场以“城市发展、城市产业和人”为主题的全球对话中,中关村推动“园区—城区—社区”三区融合方面的多项探索,以及为全球科技园区带来中国创新样本,成为全球园区代表关注的焦点。各国嘉宾则循着中关村的发展脉络,解开了中国创新生态的密码。 “中关村的解法让我们眼前一亮” “传统园区的困境具有普遍性,但中关村的解法让我们眼前一亮。”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在现场表示。全球调研数据显示,78%的园区集中在低附加值制造业,核心人才流失率普遍超过18%,而中关村的转型实践恰好回应了这一全球难题。 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金达在发言中直击行业痛点:“曾经,中关村虚拟现实融合园面临困境,VR算法工程师缺口超九成,供需比达1∶10。然而,我们跳出传统评估体系,通过特别的培训项目,大幅增强专业人才能力,并构建VR技术的职称评审生态,让相关技术带头人能够评上高级VR职称,其研发的智能工业解决方案很快被海尔、广汽本田采用,人才价值随即显现。”他表示。 中关村在共享基础设施搭建方面的做法更让在场国外代表惊叹。“中小企业搞研发最怕技术壁垒,我们建的NCMatch共享计算平台,服务了115家企业,数据处理效率提升40%,成本下降了不少。”张金达透露,如今园区不仅配齐精品酒店、运动场馆等配套设施,还打造了迷你公园式科技枢纽,“员工满意度从6.2分涨到8.7分,2024年两个园区总产值达52亿元,这就是生态的力量。”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路径” 中关村的实践引发了多国代表的热烈讨论,不同创新生态的碰撞让“中国方案”的价值更加凸显。 “墨尔本也在做社区创新,但中关村的产业协同效率值得学习。”汤姆·本特利结合自身经验感慨,“我们靠维多利亚女皇市场这样的公共空间融合社区与创新,而中关村用共享平台打通产业链的做法更高效,这种‘政策+基建’的双轮驱动模式,对快速发展的城市特别有借鉴意义。” 对此,哥伦比亚麦德林科技园区代表卡洛斯·佛朗深表认同:“我们花了15年构建软基础设施,靠政策引导生态成长,中关村却能用技术手段快速破解人才、技术难题,这种‘技

科学家揭示大质量恒星形成层级结构及气体吸积过程
科学家揭示大质量恒星形成层级结构及气体吸积过程
2025-09-22
中国科学报

百度AI平台制作的分子云中层级气体结构艺术图。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供图

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2025-09-22
新华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日在巴黎总部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成里京获奖,以表彰其为海洋气候变化提供的科学证据,这些证据是评估风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 教科文组织介绍,成里京的工作包括开发海洋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集,研究海洋热含量、盐度和溶解氧历史变化,以及揭示地球的能量收支和水循环演变。他协调国际同行提高海洋数据质量,构建高质量网格数据集,理解海洋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研究相关风险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为全球气候适应和减缓政策决策提供支撑。 “很高兴获此殊荣,海洋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学科,希望借获奖契机为学科争取更多关注,未来能有机会做更多贡献,推动海洋气候研究并服务气候治理。”成里京对新华社记者说。 今年另外4名获奖者分别来自塞浦路斯、摩洛哥、纳米比亚和秘鲁。他们因通过科学技术类教育赋能青年、开发乳腺癌风险预测工具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贡献而获奖。 “阿勒福赞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阿勒福赞教育基金会于2021年联合设立,每两年颁发给5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青年工作者,表彰他们在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对科学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贡献。(记者 罗毓)

“AI种地”从科幻走进现实
“AI种地”从科幻走进现实
2025-09-22
北京日报

伏羲农场的智慧农机设备。

AI论文“抄观点不抄字”引激辩
AI论文“抄观点不抄字”引激辩
2025-09-22
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AI生成

大脑依赖重力锚定空间朝向的编码机制获揭示
大脑依赖重力锚定空间朝向的编码机制获揭示
2025-09-22
中国科学报

氢负离子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技术。中科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新型电解质,构建出首例可充放电的氢负离子电池,迈出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一步。

上一页
12345···13
下一页
前往页

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团队在《自然材料》上发表最新论文

2025-09-23
东南大学

9月16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梁高林教授联合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燕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分子余辉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Molecular afterglow imaging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Nature Materials. 2025, DOI: 10.1038/s41563-025-02338-z)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全光量子信息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特性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9-23
东南大学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全光量子信息团队在量子物理基本特性与量子信息关键资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实验证实了互文性的“真”三重单配性。相关成果以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Genuine Triple-wise Monogamy of Contextuality Correlations (《互文性关联的真三重单配性关系的实验观测》)为题,发表于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

中国科大开发出新型固态钠电氯化物正极材料

2025-09-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采用无机固体电解质和3.5V级正极的全固态钠电池在高安全和高比能的低成本电化学储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全固态正极中,目前常用的层状氧化物正极(如NaNi1/3Fe1/3Mn1/3O2),因自身刚性较强且循环过程中产生巨大晶格应变,易导致活性颗粒内部开裂和正极/电解质接触失效,进而引发不可逆容量损失。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分子筛催化剂吸附与扩散性能研究的综述文章

2025-09-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近日,我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24组)侯广进研究员与南开大学戴卫理教授、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明丰教授合作,发表了分子筛催化剂的吸附与扩散提高催化选择性与反应性作用研究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分子筛的微孔结构、可调孔径、酸性位点分布等对催化性能的重要影响。

中国科大基于频率测量法实现超高精度分子线强度比

2025-09-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子精密光谱研究团队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与德国计量局(PTB)在分子精密光谱与量子计量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最新研究成果以“Unprecedented Accuracy in Molecular Line-Intensity Ratios from Frequency-based Measurements”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该工作通过发展完全基于频率测量的光谱技术,将分子线强度比的测量不确定度降至0.003%,并首次实现基于光学方案、可直接溯源至玻尔兹曼常数的原级测温,统计不确定度低至0.5mK,较之前文献报道同类工作的精度提升10倍以上,为量子化学、精密测量及多学科交叉研究开辟了新范式。

东南大学王金兰、凌崇益团队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9-23
东南大学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王金兰、凌崇益团队与中科院过程所、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单位合作,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曲面铁单原子催化剂的酸性氧还原反应》(Acidic oxygen reduction by single-atom Fe catalysts on curved supports)为题发表于Nature。

中国科大揭示二维笼目晶格中的电子手性可导致声子手性

2025-09-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张振宇教授、崔萍研究员课题组与牛谦教授等合作,在量子材料中手性声子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二维笼目晶格中以回路电流序形式所体现的电子手性可导致矢量型电声耦合,并进一步诱导出手性声子。这一新颖机制有别于手性声子必须源于手性结构或磁性的传统理解,分别对应于空间反演破缺或时间反演破缺。该成果以“Emergence of Chiral Phonons in Two-Dimensional Kagome Lattices Harboring Electronic Chirality”为题于9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

东南大学王金兰、周跫桦团队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晶体合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5-09-23
东南大学

近日,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金兰教授团队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晶体合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ccurate prediction of synthesizability and precursors of 3D crystal structures via large language models(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晶体可合成性与前驱体预测)”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前往页
    低空经济 CGT 具身机器人
上一页
12345···20
下一页
前往页
  •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 北京市官方认证公益技术转移平台
  • 电话:010-64841342-8832
  • 邮箱:zhuanguoguo@bstig.cn
  • 单位:北京首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北里甲11号‌‌北京创业大厦B座18楼
  • 资源中心
  • 成果库
  • 需求库
  • 专家库
  • 企业库
  • 政策库
  • 服务中心
  • 孵化器
  • 投融资机构
  • 概念验证平台
  •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 技术经理人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平台用户服务协议》
  • 《平台隐私政策》
  • 意见反馈
  • 官方服务
  • 转果果小程序
  • 转果果公众号
  • 京ICP备202408738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