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数据库
成果库
需求库
专家库
企业库
服务商
孵化器
投融资机构
概念验证平台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资讯&活动
科转资讯
科创活动
政策环境
小果AI小果AI
技术经理人
数据洞察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推荐阅读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发布

2025-09-23

22日,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举办期间,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2269.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0%;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转化金额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 《报告》表明,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攻坚克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再创新高。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过亿元的单位415家,同比增长4.1%。 截至2024年底,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26.7%;2209家高校院所组建了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54.5%,专职人员数量达18248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底,1329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32.7%,共建机构和平台的数量达到19772家。这些机构和平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还指出,2024年,我国高校院所在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制度建设、高价值成果培育、企业创新合作等方面不断推进,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模式,一批战略性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会上还同步发布了《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指南》团体标准和《概念验证中心平台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其中,《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指南》明确了以转化推广为目的的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原则、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流程规范,重点适用于药品类和医疗器械类科技成果评估,将为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学指引。 此外,基于我国首套初、中、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教材精心打造,技术经理人慕课课程也于当日在“科创中国”和“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同步上线。(记者刘垠)

体外引导干细胞启动减数分裂 为最终解决不孕症带来希望
体外引导干细胞启动减数分裂 为最终解决不孕症带来希望
2025-08-19
科技日报

化器,原指人工孵化禽蛋的设备,后被巧妙地引入经济领域,成为助力创业企业茁壮成长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在一代代创业人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格局加快重塑,在北京的带动引领下,孵化器内涵正不断演进、升级。 “在经历孵化器概念导入、提速发展、创业创新爆发式增长的三个阶段后,北京已进入创业孵化‘4.0’时代,孵化服务全面向专业化、价值化、国际化升级是‘4.0’时代的核心特征。”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2022年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上首次定义了北京创业孵化的新阶段。时隔三年,北京市标杆孵化器以4.0模式为起点,在全球创新浪潮中全速奔跑,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推动北京创业孵化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 “战略铸剑”锻造自主创新尖兵 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中,中科创星投资孵化企业国科天迅自组网数据链技术、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等,深度参与了多个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的核心装备研制工作,为新质战斗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利用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中国科学院和著名高校的科技资源及地缘优势,我们积极投资北京地区硬科技初创企业,并持续陪伴它们成长。”中科创星合伙人郭鑫说。中科创星作为前沿科技项目的“天使捕手”,已在京实现孵化项目114个,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56家、国高新企业66家。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程中,北京亟须培育与首都原始创新能力相匹配、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的创业孵化体系。中科创星、怀柔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孵化器(简称“怀柔硬科技孵化器”),正是北京在标杆孵化器领域的重要布局。 聚焦高端仪器装备与传感器领域,怀柔硬科技孵化器深度联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及国家实验室,打造“离岸孵化+园区加速”模式,服务国家战略、突破技术封锁的同时,也构建产业集群、引领区域升级。云汉星驰攻克超快固态激光器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助力实现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中科院半导体所成果转化公司易感芯,突破高精度MEMS惯性传感器全工艺链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怀柔硬科技孵化器已吸引159家硬科技企业集聚怀柔。标杆孵化器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搭建源头转化的“超级桥梁” 科学家要想成立一家公司从事创新药研发,需要几步?建研发实验室、购置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的

人类胚胎着床全过程首次实时记录
人类胚胎着床全过程首次实时记录
2025-08-18
科技日报

上周末,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公众日,在北京一轻展区,绿色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研发及民生服务领域的首都国企创新成果,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记者 武亦彬摄

新型显微技术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新型显微技术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2025-08-18
科技日报

9月12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组织实施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了全部预定系留点火试验。 15时00分,随着试验指挥中心下达点火指令,火箭一子级试验产品七台发动机同时点火,按预定程序完成多项试验流程,试验总时长320秒,重点考核了火箭一子级七台并联发动机低工况工作和二次点火启动工作能力,获取了完整的试验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截至目前,长征十号计划进行的两次系留点火试验已全部完成,全面检验了火箭一级七机动力系统性能和回收段工作程序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标志着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按照循序渐进、逐步验证的思路,围绕一级七机并联发动机动力系统性能验证、回收及重复使用验证两个目标分步推进实施,目的是获取一级七机并联工作状态下的真实载荷环境特性,并对回收段工作程序进行验证,是释放首飞风险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进展顺利。(记者 刘苏雅)

上一页
1 ···910111213
下一页
前往页

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团队在《自然材料》上发表最新论文

2025-09-23
东南大学

9月16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梁高林教授联合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燕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分子余辉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Molecular afterglow imaging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Nature Materials. 2025, DOI: 10.1038/s41563-025-02338-z)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全光量子信息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特性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9-23
东南大学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全光量子信息团队在量子物理基本特性与量子信息关键资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实验证实了互文性的“真”三重单配性。相关成果以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Genuine Triple-wise Monogamy of Contextuality Correlations (《互文性关联的真三重单配性关系的实验观测》)为题,发表于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

中国科大开发出新型固态钠电氯化物正极材料

2025-09-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采用无机固体电解质和3.5V级正极的全固态钠电池在高安全和高比能的低成本电化学储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全固态正极中,目前常用的层状氧化物正极(如NaNi1/3Fe1/3Mn1/3O2),因自身刚性较强且循环过程中产生巨大晶格应变,易导致活性颗粒内部开裂和正极/电解质接触失效,进而引发不可逆容量损失。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分子筛催化剂吸附与扩散性能研究的综述文章

2025-09-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近日,我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24组)侯广进研究员与南开大学戴卫理教授、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明丰教授合作,发表了分子筛催化剂的吸附与扩散提高催化选择性与反应性作用研究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分子筛的微孔结构、可调孔径、酸性位点分布等对催化性能的重要影响。

中国科大基于频率测量法实现超高精度分子线强度比

2025-09-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子精密光谱研究团队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与德国计量局(PTB)在分子精密光谱与量子计量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最新研究成果以“Unprecedented Accuracy in Molecular Line-Intensity Ratios from Frequency-based Measurements”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该工作通过发展完全基于频率测量的光谱技术,将分子线强度比的测量不确定度降至0.003%,并首次实现基于光学方案、可直接溯源至玻尔兹曼常数的原级测温,统计不确定度低至0.5mK,较之前文献报道同类工作的精度提升10倍以上,为量子化学、精密测量及多学科交叉研究开辟了新范式。

东南大学王金兰、凌崇益团队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9-23
东南大学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王金兰、凌崇益团队与中科院过程所、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单位合作,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曲面铁单原子催化剂的酸性氧还原反应》(Acidic oxygen reduction by single-atom Fe catalysts on curved supports)为题发表于Nature。

中国科大揭示二维笼目晶格中的电子手性可导致声子手性

2025-09-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张振宇教授、崔萍研究员课题组与牛谦教授等合作,在量子材料中手性声子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二维笼目晶格中以回路电流序形式所体现的电子手性可导致矢量型电声耦合,并进一步诱导出手性声子。这一新颖机制有别于手性声子必须源于手性结构或磁性的传统理解,分别对应于空间反演破缺或时间反演破缺。该成果以“Emergence of Chiral Phonons in Two-Dimensional Kagome Lattices Harboring Electronic Chirality”为题于9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

东南大学王金兰、周跫桦团队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晶体合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5-09-23
东南大学

近日,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金兰教授团队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晶体合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ccurate prediction of synthesizability and precursors of 3D crystal structures via large language models(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晶体可合成性与前驱体预测)”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前往页
    低空经济 CGT 具身机器人
上一页
1 ···1617181920
下一页
前往页
  •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 北京市官方认证公益技术转移平台
  • 电话:010-64841342-8832
  • 邮箱:zhuanguoguo@bstig.cn
  • 单位:北京首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北里甲11号‌‌北京创业大厦B座18楼
  • 资源中心
  • 成果库
  • 需求库
  • 专家库
  • 企业库
  • 政策库
  • 服务中心
  • 孵化器
  • 投融资机构
  • 概念验证平台
  •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 技术经理人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平台用户服务协议》
  • 《平台隐私政策》
  • 意见反馈
  • 官方服务
  • 转果果小程序
  • 转果果公众号
  • 京ICP备202408738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