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9月15日,俄罗斯免签旅客从黑龙江省黑河水运旅检口岸入境,走向联检大厅。9月15日是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首日,多个口岸迎来新政实施后首批持俄罗斯普通护照免签入境的旅客。 新华社发(刘松摄)

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报告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大方面,对全球139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共设置了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7个领域,共21个二级指标和78项细分指标。 报告显示,中国较去年排名上升一位至第10位,在研发支出、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共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北京(第4位)、上海—苏州(第6位)集群位居前十,是全球专利申请、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的热点区域。 指数显示,以中国、印度、土耳其为首的一批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持续攀升,17个中低收入经济体的表现超出其发展水平预期。报告称,2024年研发增长率降至2.9%,低于前一年4.4%的增幅,是2010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预测,2025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2025年GII勾勒出全球创新版图,显示GII中进步最快的正是那些将创新视为韧性、增长和竞争力的根本引擎的经济体。本年度GII既展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也揭示出各国在充分释放其创新潜力方面仍需应对的挑战。它提醒我们,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政策、有意义的投资和跨部门协作来获得支持和培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记者操秀英)

记者9月15日从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获悉,力箭二号遥一运载火箭船箭分离试验和船箭模态试验近日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该型火箭首飞发射任务船箭匹配圆满收官,为发射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此次船箭分离试验验证了船箭分离系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系统匹配性,获取了分离冲击响应,降低冲击方案效果显著,验证了轻舟货运飞船与箭体总装对接工艺流程可行性及分离装置装配协调性,有力保障了首飞船箭联合操作流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船箭分离试验顺利完成后,研制团队紧接着对力箭二号船箭组合体成功开展模态试验,准确获取了船箭模态参数,充分验证了船箭结构和连接形式的正确性与接口匹配性,为修正力箭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全箭动力学模型,保障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提供了重要依据。 力箭二号是中科宇航自主研制的一款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是面向未来我国大规模星座组网建设和响应低成本货物运输需求而打造的一款大运力、高可靠、低成本的液体运载火箭。火箭总长52米,起飞重量625吨,起飞推力766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8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12吨,具备太阳同步轨道、近地轨道、转移轨道发射能力。 目前该任务已进入冲刺阶段,各项进场前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记者付毅飞)

我们是共享经济模式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类服务平台,是全国首家专注于机器人非标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的共享服务平台。”在9月16日举办的“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制造对接会”上,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总经理赵辉介绍,共享工厂模式打破了地域界限,为研发人员、中小微企业提供从采购、制造、测试验证直至完成首台套产品的全周期服务。“共享工厂大大提升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被誉为新时代的‘工业合作社’。” 自去年初启动以来,赵辉所在的共享工厂已为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推动新增产值超2亿元。数据显示,该模式帮助中小企业生产效率整体提高10%以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8%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5%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这一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共享工厂构建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资金融通等六大服务平台的有力支撑。 共享工厂正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枢纽。它不仅承担了多所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实习任务,还实现了“创意落地不出厂,资源协同跨区域”。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岐分享了“王致和装瓶机器人”典型案例:依托共享工厂的资源与政策支持,该公司成功承接并实现了北京王致和“装瓶自动化”的创意从方案到产品的完整闭环。“这完美体现了京唐协同的创新模式。”陈耀岐说道。 在陈耀岐看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共享工厂的赋能机制。他特别提到,唐山高新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创制券和创新券、设立2亿元资金池,并推出多项科技企业扶持政策,显著缓解了中小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中的资金压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机器人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唐山高新区正积极构建以共享制造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唐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董学忠表示:“我们围绕初创企业有技术、有创意但缺设备、缺资金的痛点,建设了共享智造集群。”目前,百川共享工厂正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搭建共享工程师平台,与浪潮集团共建“共享智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形成“数据处理在唐山、生产协作布全国、智力资源汇全球”的发展新格局。 董学忠还透露,唐山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河北省唯一的机器人中试示范平台、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5个。与此同时,唐山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如世界最大的钢铁产业集群和丰富的装备制造场景,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该市已梳理出110个成熟应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国首都发展的历史刻度上,2021年到2025年一定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北京成功抵御了超乎寻常的风险挑战,减量发展之下各项指标进展顺利,又办成了北京冬奥会等诸多大事,“民生愿景”一步步成为“幸福实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收官之际,北京收获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年底“十四五”收官时,北京经济总量预计超过5万亿元。支撑如此大体量的,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也是1700余项营商改革措施接力落地,还是平均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更是北京连续八年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 五年再“造”了一个海淀区 京城西北,海淀被誉为中国最有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更占了北京经济大盘的四分之一。“十四五”时期,本市经济增量预计达1.4万亿元,这是海淀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形象地说,五年时间北京再“造”了一个海淀区。 这是如何实现的?还得从海淀说起。 2021年3月,海淀区成府路150号,智源研究院悄然上线了中国第一个大模型“悟道”;3个月后迭代升级的“悟道2.0”更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模型。 从这里开始,北京备案上线的大模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158款、占全国约三成,豆包、智谱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占全国约一半,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第一城’。”市发改委副主任林剑华说。 从北京国民经济前三大支柱行业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自启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来,信息服务业保持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速度。另一边,传统优势产业金融业资产规模也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一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悉数落地,“北京智造”向新优化、向高攀升。 如果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那需求则是发展的动力。“今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预计超过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鑫列出一组数据:过去四年高品质商业设施投入运营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相当于25个西单大悦城;今年全市举办近2000场大型活动,平均每天就有5场活动;老百姓家门口还建成了76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3200余个社区。 今天的投资也将成为明天的竞争力。各组数据中,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亮眼,其占比已从2020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22.6%,创历史最高水平,正不断

9月15日,北京海关统计披露前8个月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下同)外贸情况。数据显示,前8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2.11万亿元。其中,出口达4062.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 单看8月份,北京地区进出口2887.3亿元。其中,出口保持增长,向好趋势明显,8月北京地区出口531.2亿元,继续保持在50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零配件、平板显示模组分别增长23.9%、201.1%;手机出口同比增长5.4%。 民营企业有活力,外贸才有动力。前8个月,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2889.7亿元,增长4.7%,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13.7%,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32.4亿元,增长26.3%,高于全国民营企业出口增速17.8个百分点。 北京外贸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朋友圈”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前8个月,北京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6万亿元,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59.8%。主要伙伴中欧盟、东盟,分别进出口2136.7亿元、1399.1亿元。 “4月份以来,北京地区连续5个月累计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平台、营商环境的协同发力下,北京地区出口接连攀升,呈现出先进制造业发展释放新动能、开放平台成出口增长新高地、新兴市场开拓有力三大特点。 先进制造业方面,汽车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绿色低碳等产业相关商品出口明显增长。前8个月,汽车出口167.8亿元,增长31.2%;集成电路出口167.7亿元,增长5.6%;医疗仪器及器械、医药材及药品分别出口58.3亿元、34.3亿元,分别增长21.5%、6.8%。 面对外贸新格局,北京各开放平台跑出“加速度”。前8个月,北京自贸区、亦庄经开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天竺综保区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分别出口586.2亿元、438.4亿元、145.2亿元、31.1亿元,分别增长2.2%、19.1%、3.7%、34.4%。 此外,北京地区对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持续深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分别出口326.7亿元、294.8亿元、87亿元,分别增长15.2%、19.5%、84.5%,合计在地区出口总值中的占比提升至17.4%。(记者 鹿杨)

图片来源:AI生成

记者从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获悉,9月15日,该公司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平台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至此,该型火箭已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全面进入首飞任务的冲刺阶段。 据悉,此次试车验证了一子级火箭各系统的方案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刷新了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纪录,标志着该型火箭已初步具备“一箭多星”批量发射的工程能力,有望在全球卫星互联网“竞速卡位赛”中填补国内商业火箭运力空缺,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的超大规模组网进程。 据介绍,本次试车高度模拟火箭实际飞行状态,覆盖了从推进剂加注,多机分批点火、稳定工作,到程序关机全过程,涵盖箭体结构、地面测控、工艺系统、安控系统等全链条协同。试车过程中各系统工作正常,发动机起动时序准确、工作平稳、关机正常,全系统综合演练获取的各项参数满足火箭首飞性能要求。 同时,本次也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个海上热试车试验,针对海上复杂环境,验证了防风、防晃、防雷、防盐雾、防噪、环境保护及发动机火焰高温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 天龙三号是我国商业航天首款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有望超过20吨的运载火箭,全箭长72米,起飞重量约600吨。火箭一级配置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工作,近地轨道有效运力17吨至22吨、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吨至17吨。其大运力、低成本、可复用特点,高度契合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对高频次、大规模发射的迫切需求,同时支持我国空间站大规模货物运输需求以及中高轨卫星发射需求。 根据计划,天龙三号运载火箭拟于2025年底执行首飞任务。(记者付毅飞)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裴庆勋日前在就任50天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阐释了韩国未来五年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包括到2030年跻身世界AI强国前三名,建立人人都能使用AI的社会等。 裴庆勋表示,韩国计划成立新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他说,韩国2026年AI领域预算将超过10万亿韩元,因此需要消除各部委之间的预算重叠提高效率。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将作为政府层面的机构,负责监督人工智能政策。已升任副总理的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部长将担任该理事会主席,预计理事会将于10月在国会全体会议和内阁会议后正式成立。 韩国还将建设AI包容型社会。裴庆勋表示,尽管韩国目前在ChatGPT使用率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必须把最佳替代方案开发成韩国自己的AI基础模型,并将其开源,以便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包容型AI”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使用和接触它,无论年龄、性别或经济状况如何。到2030年,韩国将确保20万台用于AI学习和数据中心的GPU,并通过AI助力韩国潜在增长率恢复至3%。 裴庆勋透露,韩国还将发展物理AI。他说,凭借在制造业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韩国可在医疗保健、造船、国防和内容领域实现AI转型,从而在物理AI领域获得全球竞争力。(记者薛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