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小行星贝努(BENNU)的锁孔概率图。图片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官网

爱因斯坦望远镜的艺术图。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两个自旋原子核的艺术想象图。图片来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能与人对话交流的人形机器人前围满体验者;人脸识别设备犹如“AI医生”,通过眼部扫描即可完成远程问诊并生成健康评估报告;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大桥让参观者直观读懂世界级大桥的精密建造工艺……

▲正在参加抓取比赛的水下机器人。

I生成内容不得“隐身”传播。9月1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亮明身份”。新规落地之际,多家互联网平台响应,相关用户协议已修改升级,将严打对AI生成技术的滥用行为。 各社交平台更新用户协议 “AI‘假孙子’总算现原形了。”昨天,市民刘先生打开一家短视频平台,发现之前奶奶爱看的“萌娃”短视频下面多了一行小字:“作者提示:内容为AI技术制作,虚构内容请谨慎甄别”,“这下老人总该相信,这些一两岁的孩子洗菜烧火都是假的了。” 提示小字的上线,与《标识办法》密切相关。据规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必须添加显式和隐式两种标识。显式标识指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隐式标识指在生成内容的数据中添加的标识。 “哪些内容是生成的”“内容从哪里生成的”“谁生成的这些内容”……《标识办法》明确了生成合成内容制作传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比如服务提供者应在内容生成、传播、下载等环节确保标识完整;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审核应用是否具备添加标识功能;个人用户发布生成内容时应主动声明。 新规落地后,记者注意到,各社交媒体平台相关用户协议已有所更新。微信、视频号、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要求内容发布者以显著方式主动标识AI生成内容。对于不主动标识AI生成内容的行为,部分平台表示会采取限流、下架、封号等措施。同时,部分社交平台表示,还将对可能是AI生成合成的内容进行相应提示,以便用户清晰识别。 完善标识防范AI以假乱真 给AI生成合成内容加上标识,为何需要单独出台文件加以规制?据悉,标识制度的独特制度价值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日前,美国、新加坡、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标识制度的建立。 “标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大规模、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监管。”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表示,此次新规虽然切口小,但可以用较小的合规成本,较好地解决当前AI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标识制度对利用AI技术抄袭、搬运内容的新媒体营销号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同时,平台方可以追溯到服务提供者,明确其是否履行了标识义务。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部“办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组合拳”,配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

月18日下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记者从中了解到,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科技投入方面,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壮大。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 重大科技成果在这一时期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科技创新成果也切实惠及民生福祉。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重大传染病防治、“四大慢病”精准诊治等取得新突破,上市国产创新药是“十三五”时期的2.8倍,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科技助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 2.5平均浓度下降18%。 此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国家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过80%。科技金融体制进一步健全,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行动、加快落实,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到8000亿元。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国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

我国科学家正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月球科学研究领域。

8月28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其所谓“最先进的语音到语音模型”GPT-realtime,以及配套的Realtime API(实时应用程序接口)。 据OpenAI公司介绍,该模型在理解复杂指令、精准调用工具以及生成自然、富有表现力的语音方面表现突出,并在客户服务、教育、个人助理等多种场景中具备广泛应用潜力。 与传统语音模型不同,GPT-realtime新增了Marin与Cedar两种极具特色的语音,同时对原有8种语音进行了全面升级。模型不仅能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还能够敏锐捕捉笑声等非语言信号,在句子中间自如切换语言,并可根据场景需求灵活调整语气,使语音交互更贴近真实人类沟通。 通过Realtime API,开发者可实现实时语音输入输出,不必再经过繁琐的多模型转换流程。在实际应用中,这套技术可用于客户服务系统,让虚拟助手即时解答问题,提高效率和体验。它还可应用于教育领域,实现语音对话和口语练习。而在个人助理、办公或智能家居场景中,用户能通过语音快速完成安排或查询信息。结合图像或文本输入,开发者还能打造更智能的虚拟助手或机器人系统。 OpenAI表示,GPT-realtime和Realtime API已于8月28日起面向所有付费开发者开放。(记者 张佳欣)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识办法”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90余款大模型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240余款大模型在省级网信办完成登记,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标识办法”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平台在服务提供者的内容上架或上线时要进行审核,核验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对未标识或疑似生成内容要添加风险提示,从而在传播端阻断虚假信息扩散。 “标识办法”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充分衔接。服务提供者在履行算法备案、安全评估等手续时,相关材料可能涉及标识的技术细节,如水印算法、元数据格式、服务商编码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执法部门在发现违法内容时快速识别内容来源,追踪到服务提供者或者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