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免疫系统的微型“肺芯片”问世

2025-09-29 科技日报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与范德比尔特大学科学家合作,研发出全球首款内置免疫系统的微型“肺芯片”。该芯片能像真实器官一样主动防御病原体,有望革新疾病研究模式,替代动物实验,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平台。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界面摩擦调控与粗糙度匹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9-29 西安交通大学

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基于“粘-滑(stick-slip)”机理的步进式摩擦驱动,凭借其高精度、无背隙、高保持、耐辐照等特征,已成为复杂服役环境下实现大行程与纳米分辨率兼具的可靠作动手段。这一技术被欧空局(ESA)、美国宇航局(NASA)列为下一代航天器超稳平台的核心技术路线。为保证粘滑摩擦作动长时服役可靠性,摩擦副匹配优化设计成为关键环节,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粘滑摩擦作动的输出性能与耐久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接触面不可避免地呈现微纳粗糙纹理,这种跨尺度界面特征深刻影响着粘滑摩擦的微观力学机理与接触界面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而对作动器件的高精度控制能力、运行稳定性以及复杂环境适应性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如何在粗糙接触匹配条件下实现粘滑摩擦的精准、稳定调控,不仅是长期制约相关作动领域的关键难点,粘滑摩擦更是力学、摩擦学、材料学、地震学工程等多学科关注的前沿基础研究问题。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离子通道免疫调控新机制

2025-09-29 西安交通大学

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感染和损伤的重要防御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是败血症等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而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强大的可塑性在感染、炎症及组织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如何精准调控巨噬细胞可塑性对于维持免疫稳态、促进炎症消退及组织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精确调控巨噬细胞可塑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西安交大王喆教授团队在双层石墨烯层间滑移调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29 西安交通大学

物质的电子结构由其微观结构决定,二维材料的层自由度则为操控其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层间滑移作为决定二维材料微观结构的关键物理量,在调控电子结构及输运特性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然而,如何在中心反演对称体系克服堆垛势垒以实现原子层滑移,并进一步实验验证层间滑移对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是该领域面临的核心挑战。

“光镊”技术构建出最大量子比特阵列,包含6100个超冷中性铯原子

2025-09-28 科技日报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在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高度聚焦的激光束——“光镊”技术,控制了6100个超冷中性铯原子,构建出目前规模最大的量子比特阵列。专家指出,这一突破表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具备大规模扩展潜力,但距离实现成熟可用的量子计算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型量子随机数生成器小巧且高速

2025-09-28 科技日报

英国东芝欧洲剑桥研究实验室科学家在25日出版的《光学·量子》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款基于芯片的量子随机数生成器,兼具小巧与高速的特点。这一突破使量子随机数生成技术向日常设备内置应用迈进一步,有望在保持高速的同时增强数据安全性。

噬菌体产品“Entelli-02”可对抗难治性感染

2025-09-28 科技日报

在抗击耐药细菌的探索中,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与阿尔弗雷德医院研究团队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们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噬菌体治疗产品“Entelli-02”,即利用细菌病毒(噬菌体)来对抗致命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ECC)。研究人员表示,Entelli-02的问世不仅是医疗突破,更是一款面向临床一线的工具,可用于对抗难治性感染。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微生物学》杂志。

3D打印“枪”可有效修复骨折

2025-09-28 中国科学报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胶枪”式工具,可在手术中直接在骨折或骨缺损处3D打印骨移植物。该工具已在兔子体内完成测试,可迅速构建复杂骨植入物,无需术前预制。研究团队还对3D打印骨移植物进行了多重优化,使其既具备高结构柔性,又能释放抗生素,并可以促进移植部位的自然骨骼再生。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设备》。

全市第四家药品医械创新服务站落户海淀

2025-09-28 北京青年报

9月25日,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海淀)(以下简称海淀站)正式落户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继昌平、经开区、大兴之后,本市第四家市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自此,全市正式形成“东南西北”协同布局的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网络。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海淀站已成功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单位名单,未来将精准对接海淀区产业优势,为全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专业高效的服务桥梁。

基础设施智能体蜂群亮相

2025-09-26 北京日报

用智能体(AI Agent)帮助人类生产智能体,听起来颇为科幻的场景正成为现实。“清华系”AI基础设施研发企业无问芯穹9月23日推出基础设施智能体蜂群,推动智能体生产走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