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业研发!全球首个婴幼儿外用血管瘤药物正式获批上市!

2025-10-16 北京经信微信公众号

10月11日,北京梅尔森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化学药品二类新药“贝美净”(通用名:马来酸噻吗洛尔凝胶)已于9月30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标志着梅尔森医药在婴儿血管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用药选择。

男性大脑比女性萎缩得更快 阿尔茨海默病女性患者是男性两倍可能另有解释

2025-10-15 中国科学报

一项10月13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在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更多区域减少的体积比女性更大。研究者认为,这意味着与年龄相关的大脑变化并不能解释为何女性更容易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2025-10-15 科技日报

在北京王府井,银河通用自研机器人Galbot不仅能与顾客自如交谈,还能转身从货架精准抓取商品,递送到顾客手中,整个流程完全自主;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工厂,优必选Walker S机器人灵活穿梭于生产线,轻松完成15公斤物料的快速搬运;北京一家养老院里,搭载AI陪护系统的傅利叶GR-3机器人,能细致地为老人提供服药提醒和跌倒监测服务……这些场景已非科幻电影的想象,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现实。

我国科学家研发仿生光热织物,既可秒速升温又能稳定耐用

2025-10-14 新华网

在-20℃的严寒中,只需光照12秒,衣物表面温度就能迅速跃升至40℃;即使反复洗涤摩擦,储热性能依然稳定;还可实现精准控温,用于局部热敷理疗……这些过去依赖复杂电子设备才能实现的“智能保暖”功能,未来可能仅需一块织物就能轻松实现。

“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启动

2025-10-14 北京日报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布局智能育种,北京迈出坚实一步。10月12日,在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国际智能育种论坛上,“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启动,加速实现精准选育。

半导体所轨道霍尔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5-10-13 半导体研究所

自旋电子学有望发展出高速低功耗存储-计算芯片新技术,为突破冯诺依曼架构和解决后摩尔时代算力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第三代自旋电子学器件基于自旋流(spin current)产生自旋轨道矩(Spin-orbit torque)进而实现磁性比特的调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参与自旋轨道矩产生的自旋流都是通过自旋霍尔效应等直接产生的,而轨道角动量高度局域且无法与磁性比特(自旋角动量的集合)相互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大胆假设轨道角动量可以形成非局域轨道流(orbital current),并通过磁性材料及其界面的自旋轨道耦合转变成自旋流进而向磁性比特施加极强的自旋轨道矩(如图1所示)。轨道霍尔效应能否产生非局域轨道流在自旋电子学领域引起了极大争议,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中国科大实现二维层状磁体中临界涨落噪声的量子传感

2025-10-13 中国科大实现二维层状磁体中临界涨落噪声的量子传感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石发展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华凌教授和物理学院龚明教授团队合作,利用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技术,首次在实验上揭示了二维铁磁材料Fe₃GeTe₂在相变临界点的磁噪声谱演化规律,并成功建立了临界涨落与标度理论的直接关联。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29日以“Critical fluctuations and noise spectra in two-dimensional Fe₃GeTe₂ magnets”为题于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16, 8585 (2025)]。

医学院张宇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论文

2025-10-13 电子科技大学

近日,医学院张宇教授团队在国际材料学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4.1)上发表了题为《ZDHHC12 Palmitoylates HDAC8 to Promote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a Diet High in Saturated Fatty Acids》的研究论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金鑫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张宇教授、杨冲副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我国科学家研发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

2025-10-11 科技日报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对数据存取性能提出极致要求,而目前速度最快的存储器为易失性存储器,速度为1-30纳秒,断电后数据会丢失。传统闪存不会轻易丢失数据,但工作效率落后于芯片算力10万倍以上。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周鹏-刘春森团队率先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解决了存储速率上的技术难题。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8日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

蚂蚁酸奶,一道复古的“黑暗料理”

2025-10-11 科技日报

把几只活蚂蚁扔进温牛奶里,第二天就能喝到口味独特的酸奶——这居然是真实存在的古老技艺!而这项“黑暗料理”,近日还被科学家搬上国际期刊《iScience》:一个丹麦与保加利亚的科学家团队,用红木蚁成功复现了这种几乎失传的酸奶制作法,揭开了自然与微生物共生的奇妙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