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团队是由国家领军人才带领的中国液流电池领域的博士团队组成,年龄层次合理、知识搭配得当、具有国际化视野、勇于开拓进取的人才队伍。既有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又有年轻有为、敢于创新、奋发向上的技术骨干。公司现有研发人员89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25人、高级职称12人,专业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能源与动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王瑾,清华大学材料专业本硕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智能材料与系统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清洁能源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任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三届清华校友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天使组一等奖、2023中国·潍坊国际人才创业大赛一等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PCT专利2项。主持研发的125kW/500kWh盐酸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入选《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目录(2023年度)》、2023年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经专家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郑晓昊,博士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现任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22年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先后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50强”、第六届潍坊市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一等奖。拥有发明专利15项。国外工作期间,担任美光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负责人、西部数据首席工程师,主导研发团队管理、产线管理和产品故障分析;参与亚马逊、Facebook等公司多个数据中心储能备用电源方案的制定、电气方案设计和电池选型。主持研发生产的液流电池、电解液产品突破了全新一代“无质子交换膜”,摆脱了液流电池电堆对质子交换膜的依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持项目入选潍坊市水系液流电池装备制造重点实验室、山东省2023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张宇,博士毕业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能源与过程工程专业。历任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系统控制高级经理,清华大学机械系教职,IC装备精密机械与测控技术研究中心系统工程师,长期从事半导体及能源领域工作。参与国家02重大专项《极紫外光刻机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磁悬浮工件台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制定EUV光刻机数字孪生标准及虚拟样机机械、真空、电子电气及控制模块多项标准。现任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中数能(北京)数字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兆瓦级系统测量与控制及跨代大功率电堆研发。 石梦奇,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现任中数能(北京)数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重点研究液流电池用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A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Adv. Energy Mater., J. Membr. Sci., ACS Appl. Energy Mater等杂志发表SCI 论文。曾担任安徽海螺洁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主导技术攻关、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系列进展和技术突破。自主设计开发的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多孔离子传导膜突破了“Trade-off”效应,摆脱了全钒液流电池对质子交换膜的依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进入产业化试验阶段。 孙杨东,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电机专业,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在职硕士。高级工程师,能源管理师,长期从事电气、设备能源动力、工程建设等领域技术及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建设多座光伏风力发电站,组织设计建设世界首台套铁铬液流电池电堆全自动生产线,国内首座盐酸基全钒液流电站,参与制定T/CEC390-2020《能源互联网系统评估标准》等多项标准,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励。潍坊市新能源智库专家、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专家库成员,国家钒钛产业联盟钒电池专家委员会委员。